很多高中的國際班課程就是一個大雜燴
前不久,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在他主持的針對“高中國際班”話題的教育沙龍上,跟與會的專家和嘉賓分享了一個故事:一次,北京一所知名中學的校領導問他:為什么我們被名校錄取的都是校本部的學生?為什么國際部的學生就不一定或者申請不到好學校?
在這位資深教育專家看來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課程設置。由于歷史淵源,不少高中的國際班存在著先天不足:很多留學中介涉足其中,至今一些高中的國際班仍是中介在背后支撐。因為不了解國外的課程體系,部分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完全被中介牽著鼻子走。
而美國高校首先看的是學生的成績。“學生的GPA(Grade Point Average,即平均成績點數(shù))基于什么樣的課程體系非常重要,而國內(nèi)高中的國際班在這方面非常弱。”陳志文說。他舉例,有的高中國際班在推廣的時候說自己課程體系是AP。實際上,AP只是對美國高中優(yōu)秀學生的補充考試,而不是完整的課程體系。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秦琳介紹,國際課程有很多不同類型:第一類是國別課程,像A-LEVEL是英國的國別課程,加拿大的課程是以省為單位引進的,現(xiàn)在國內(nèi)比較多的是安大略省和BC省的課程,另外還有美國課程、澳大利亞課程;第二類就是國際文憑組織課程,比如IB課程,不屬于任何國家,自成體系;第三類是大學先修課程,像AP課程,這已經(jīng)超出了高中教育的范疇;第四類是應試類課程,比如SAT、ACT等。
“這些課程的性質(zhì)、內(nèi)容、功能、體系以及學習難度是非常不同的。”秦琳說。而一個比較完整的國際班課程設置,應該包含數(shù)學、英語、語文、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、藝術(shù)等。
一個不容回避的現(xiàn)狀是,“很多高中的國際班課程就是一個大雜燴,國內(nèi)的課程,國外的課程,英語課程,SAT,托福等等都混在一起,不成體系?!标愔疚恼f,所以美國大學在錄取的時候,國內(nèi)高中國際班學生的GPA就會大打折扣。
而目前,國內(nèi)有一個普遍的認識誤區(qū):美國大學似乎不看成績,只看綜合素質(zhì)。一句話經(jīng)常被在各種場合提及:美國前10名的大學不看分數(shù)。
實際上,美國高校的錄取,分數(shù)還是前提,是基礎。“因為申請人的分數(shù)都很好,GPA都達到了3.9,SAT都過了2200分,所以才看學生的特色?!标愔疚恼f。
以哈佛大學、斯坦福大學、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例,這三所學校的網(wǎng)站都公布了GPA的錄取要求,最近幾年基本都不低于3.9。
不了解真實的西方教育影響國際班辦學
教授課程的教師也是一個大問題。陳志文說,很多國際班的教師對西方教育、國際教育并不理解。
比如說,國內(nèi)在介紹西方教育的時候,總是不斷強調(diào)快樂、幸福、尊重、個性。但這僅僅是西方教育的一個側(cè)面,更多側(cè)面是我們并不太了解的。以伊頓公學為例,這所英國頂尖的私立學校,所有的孩子一年四季燕尾服,黑白兩色。但是有區(qū)別:有的孩子穿灰色的褲子,紫色的馬甲,那么他就是中心,其它學生都圍繞他。穿灰色的褲子,粉色的背心的孩子是榮譽學生。所有的功課都分快慢班,吃飯時恨不得喊“一二三”才能開始吃,吃飯時不準說話,不準出聲。
“我們要告訴家長,真實的西方教育是什么?否則孩子會認為,國內(nèi)應試教育慘無人道,我被殘害了,然后去念國際班,去美國念書,吃喝玩樂就能上名校?!标愔疚恼f。
很多在國際班就讀的學生家長也有同樣的看法,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反倒放得更松了,對孩子的規(guī)矩更不提了。
“這都會給學校造成非常大的困難。”陳志文說。“東西文化不一樣,要加以總結(jié),必須結(jié)合自己的東西,不能原樣照搬?!?/span>
“如果僅僅是簡單拼湊的話,難以保證教學質(zhì)量和效果,無法實現(xiàn)國際課程對于其他教師、學生、對于我們普通中學課程教學的有益輻射。”秦琳說。
國際班是一個教育實驗特區(qū)
從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決策者的角度而言,秦琳認為,引進國外課程,根本上還是希望能夠?qū)ΜF(xiàn)有的教育有所影響,有所促進。如果能把國外課程里面比較好的元素吸收過來,進行借鑒,在根本上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,這是比較理想的追求。
“我們也是一直在思考:我們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,比如,美國、英國這些公認比較好的教育,到底有哪些差異?”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國際部主管校長王紅軍說出了他們思考的結(jié)果:我們的課程設置、基礎知識并沒有落后。我們落后在課程的實施層面,老師怎么教?我們的課堂怎么引領學生?老師怎么教和怎么引領?
三十五中學設置了國際課程班作為教育改革實驗的突破口。王紅軍介紹,這個課程班采用了雙文憑制,把課程分為四個模塊:中國高中的基礎課程、美國高中的特色課程、國學文化與藝術(shù)課程和生涯教育與職業(yè)準備課程。
改革的試驗正在進行著。比如,理科組的老師是中外教一起備課,一起上課,主要是體會雙方內(nèi)容、教學目標、教學模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不同。通過實踐層面的對比研究,在三到五年內(nèi),中方教師逐步做出自己的融合的課程綱要。
國際部還承載著開發(fā)好一門課程就向初高中部推廣一門課程的任務,比如義工實踐課程,英語的演講與辯論課程,已經(jīng)推廣到初高中部。
“課程班促進了學校的改革,歷練了一批愿意為基礎教育做改革,做變化,去投入的老師?!蓖跫t軍說。
在留學監(jiān)理服務網(wǎng)總監(jiān)理師胡本末看來,國際班就應該是一個特區(qū)的理念?!稗k國際班本身不是目的,出國本身不是目的,因為不辦也能出國。關鍵是通過辦國際班,或者國際部,能夠怎么樣影響到其他老師的理念?這是最重要的。”
國際班的課程體系應該難進可退
但是,秦琳也提醒,別把國際班辦走了味兒。
在很多地方,中學國際班成為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著力點,甚至為此制定了一些指標。相比于出訪、游學、交流等活動,國際班被認為是一種更具實質(zhì)意義的國際合作,因而很多地方舉辦國際班的熱情很高。
秦琳和她的同事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甚至在一些一二線城市,也有很多學校存在國際班招不滿學生的問題?!斑@背后是不是有‘教育政績’導向的過多的影響?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去客觀認識社會需求?”
此外,就開辦國際班的目標和動機而言,還有很多的利益推動問題,包括經(jīng)濟利益和社會效益。在這樣復雜的動機推動之下,容易讓辦學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忽視引進國際課程的真正意義?!耙桓C蜂上國際班,難以保證教學質(zhì)量和效果,最后吃虧的還是學生?!鼻亓照f。
秦琳建議,應該有一個權(quán)威的課程準入和課程設置的指導、監(jiān)督機制,也就是設一個門檻,對國際課程引進進行把關。另外最好能有一個第三方的獨立的監(jiān)督機構(gòu),去監(jiān)督、評估國際課程項目的實施,并設置有效的退出機制。
上海已經(jīng)有了相關的經(jīng)驗。據(jù)了解,2013年,上海各區(qū)縣和學校開設的國際課程種類約18種,在讀學生超過6000名,有15個區(qū)縣的33所學校開設了國際課程。去年上海發(fā)文規(guī)范普通高中國際課程,文件明確了普通高中開展試點國際課程的兩種類別,并明確規(guī)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對國外課程實施準入管理。
“有一個小深圳,最后才有整個開放的中國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辦國際班可能就會比較接近于成功。胡本末說。